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由负转正
日前,全国港口4月成绩单出炉:港口生产加快恢复,货物吞吐量增速由负转正。 4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9273万吨,由上月下降2.4%转为增长4.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76466万吨、增长1.6%,内河港口完成42807万吨、增长9.0%。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5358万吨,同比增长2.4%。 1-4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19999万吨,同比下降2.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84057万吨、下降2.5%,内河港口完成135943万吨、下降1.9%。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39546万吨,同比增长0.9%。 1-4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Top20如下图所示。前十大港口中,仅有青岛港(4%)、日照港(6.1%),天津港(3.4%)、大连港(0.4%)这四个环渤港口出现增长。第11-20位的港口中,镇江港(13%)、南通港(11.6%)、北部湾港(15.2%)这三大港口逆势而上,出现双位数增长。 4月,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66万TEU,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 1-4月,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84万TEU,同比下降7.8%。 1-4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op20如下图所示。前十大港口中,仅有青岛港出现0.4%的增幅。第11-20位的港口中,日照港、北部湾港、烟台港同比出现增增长。而北部湾更是实现了高达31.5%的增幅。
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港口:增速放缓 寻找出路 201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背景下,中国主要港口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动力不足。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9.5亿吨,同比增长8.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1.9亿吨,增长4.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1亿TEU,同比增长4.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3亿TEU,增长3.9%,增速较2018年回落1.3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港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因船舶大型化和营运联盟化带来的市场集中度的持续提高,对港口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口岸成本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中国港口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2019年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中国外贸进出口出现负增长,港口业务量仍保持平稳增长,增速进一步回落;二是码头运营成本刚性上涨,资源环境底线约束趋紧,港口企业利润增长承压;三是港口市场竞争环境与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中国“一省一港”格局基本形成,竞争秩序正在重构;四是新科技革命引领的港口智慧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正在加快推进,依托科技创新,加快港口创新转型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并正在付诸实际行动。
中国主要公共港口上市公司招商局港口(00144.HK)和中远海运港口(01199.HK)2019年表现较平稳,在《中国港航船企收入榜单》中分列第31和第32;在《2019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中,分列第3和第10。
2019年,招商局港口实现营业收入79.71亿元,同比下降12.4%;净利润74.91亿元,同比上升15.4%。净利润增加主要为出售位于前海多地块获取一次性收益32.81亿港元。2019年,招商局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2亿TEU,同比增长2.4%;完成散杂货吞吐量4.49亿吨,同比下降10.5%。 2019年,招商局港口在深圳母港建设方面对标世界一流;在海外母港建设方面,着力构建以斯里兰卡为中心的南亚港口网络。海外拓展方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在明确东南亚及南亚门户港为重点跟进投资标的基础上,通过Terminal Link收购达飞轮船旗下10个优质码头的投资项目,并于2020年3月完成其中8个码头项目的收购。在综合开发方面,积极探索并推进的“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模式取得阶段性进展,吉布提国际自由贸易区于2019年初正式投入运营,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完成未来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2019年,招商局港口仍在布局各区域港口,并推动中国“一省一港”的进程:实现主控湛江港集团;受托管理辽港集团;参与天津港集装箱业务板块整合。
2019年,中远海运港口实现营业收入71.69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24.48亿元,同比上升8.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4亿TEU,同比上升5.5%,其中控股码头吞吐量上升11.5%至2510万TEU。在海外码头方面,受惠海洋联盟和THE联盟增加挂靠带动,希腊比雷埃夫斯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17.0%至516万TEU;新加坡中远—新港码头于2019年1月起新增2个泊位,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56.7%至501万TEU。 2019年,中远海运港口加快拓展码头延伸业务,在广州市南沙区投资中远海运港口供应链基地项目,打造港口供应链平台,开发中高端仓储等相关业务,实现向上下游产业的延伸。未来,计划在阿布扎比、南通、厦门和武汉等地逐步开展前述业务。 此外,中远海运港口旗下泽布吕赫码头和连云港新东方码头已经成功上线Navis N4系统,以进一步提高码头操作效率和提升成本效应。
中国沿海港口总体分为五大港口群,即长三角、环渤海、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港口群。每个港口群由若干个港口组成。不同港口群之间因为距离和辐射腹地不同,相互间的竞争性较弱,但在港口群内部的各港口因未统一规划而逐渐出现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的问题。目前,各港口群正在谋求进一步的整合,以求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019年,上港集团(600018.SH)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完成4330.3万TEU,同比增长3.1%,连续十年居集装箱吞吐量世界首位;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38亿吨,同比下降4.1%;实现营业收入361.02亿元,同比下降5.10%;净利润90.62亿元,同比下降11.81%。 2019年,上港集团继续优化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布局,并宣布以10.64亿元收购中远海运港口间接持有的张家港永嘉集装箱码头等3家企业的股权。进入2020年,上港集团为贯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并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宁波舟山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拟以37亿元收购后者5%的股权。 不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上港集团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营业收入53.99亿元,同比大跌33.83%;净利润16.67亿元,同比下降13.30%。
2019年,宁波舟山港(601018.SH)完成货物吞吐量8.11亿吨,同比增长4.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61.7万TEU,同比增长6.0%。与此同时,继续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完成80.9万TEU,同比增长34.5%。在货量吞吐增长背景下,实现营业收入243.22亿元,同比增长10.79%;净利润34.22亿元,同比增长18.58%。 2019年,宁波舟山港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布局,并宣布间接收购江阴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的40%股权。2020年,梅山港区6—10号集装箱码头将开始陆续启用,其中6—7号泊位与堆场已完成交工验收正在筹备启用,8号泊位已完工堆场预计8月底完成建设。 2020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57.4万TEU,同比下降8.0%;实现营业收入38.70亿元,同比下降29.06%;净利润5.74亿元,同比下降25.32%。
环渤海港口群分为辽宁沿海港口群、津冀港口群和山东港口群。各分港群下港口业务经营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区域内的市场竞争,同类货种之间,临近港口之间更是存在较大的竞争。在“一省一港”的趋势下,各分港群内部正在走向整合。
2019年,青岛港(601298.SH;06198.HK)完成货物吞吐量5.15亿吨,同比增长6.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01万TEU,同比增长8.8%。特别一提的是,在青岛港继续加快由门户港向枢纽港、由物流港向贸易港转型的背景下,实现营业收入121.64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37.90亿元,同比增长5.5%。 2019年是山东港口资源整合谋求协同发展的元年,青岛港控股股东青岛港集团的100%股权与威海港集团的100%股权划转至山东省港口集团。在此背景下,青岛港增持“一带一路”沿线的海外港口资产,宣布以0.59亿美元收购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有限公司的33.335%股权。2019年,青岛港的智慧港口建设、海外航线拓展、海铁联运发展、保税仓储建设及全球原油贸易集散中心建设等都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受益于2019年以及之前的业务铺垫,2020年一季度,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至504万TEU,业绩更加平稳:营业收入28.89亿元,同比下跌7.97%;净利润9.93亿元,同比增长1.46%。来源:交通运输部
扫一扫关注我们

精华推荐
金拉霸